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(汇编15篇)
作为一名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一、教学目标
1.认识7个生字,会写13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住宅、隐蔽、随遇而安”等词语。
2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,读懂蟋蟀的“住宅”是怎样建成的。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。
3.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,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,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、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。
难点:体会蟋蟀吃苦耐劳、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联系生活、激趣导入
1.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,介绍自己的家。
2.教师引导: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,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。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“住宅”,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“伟大的工程”,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,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。
(二)研读课文、自主感悟
1.结合课前预习,解决生字词,教师指导。
2.请学生快速读课文,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,理解课文主要内容。
(三)自主学习、合作交流
1.小组学习、组内交流
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学习、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。
(1)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?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?
(2)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,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?
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,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,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;
(3)小组讨论交流,共同质疑。
2.全班交流、答记者问
(1)小“蟋蟀”们汇报介绍“我的家”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,如何建造。
(2)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,进行答小记者问。
3.再读课文,谈感受;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、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(四)拓展延伸、情感升华
(1)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。
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、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。
(2)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,畅所欲言。
(五)小结作业,收束课堂
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,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,一方面总结收获,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,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。课下则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。
板书设计:
四、教学反思
本组的单元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,也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。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,从单元要求出发,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,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,学习写观察日记,开展语文实践活动。而作为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,了解世界,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,因此在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部分,反复强调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
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【教材分析】
《蟋蟀的住宅》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,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,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、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。语言精炼传神,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,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,深受学生青睐,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,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,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,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。
【教学理念】
学习这篇课文,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,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,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,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。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,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,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。因此,在这节课上,我尝试“自主探究,点拨启导,读中感悟”的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钻研文本,读中感悟,读中积累,读中运用,在听、说、读、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。
第一课时
教学目的:
1.认识“宅、搜”等12个生字。会写“临、卧、钳”等14个字。能正确
读写“随遇而安、慎重、骤雨”等词语。
2.朗读课文,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。
教学重点:
朗读课文,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激趣导入
师:(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)认识这小东西吗?叫什么?
蟋蟀。对,这是它的大名,小名叫什么?(蛐蛐)
师:“蟋蟀”两个字怎么写,老师忘了,谁来写一写?(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,其余学生书空)
师:小家伙虽小,但人缘特好,早已是大名鼎鼎、家喻户晓,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?(好斗、唱歌、建住宅)
板书:蟋蟀的住宅,齐读课题。
师:介绍作者。
二、初读课文,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。
1.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,有几层楼?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?读课文,用“
”画出有关句子。
2.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。(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,直观、形象)
三、变换角色,再读课文。
1.师: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,有啥了不起的?
你们认识张老师的住宅吗?(不认识)
师:(惊讶、不认识)张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,二层楼,比它好多了。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,我心里真不服气。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“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”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。好不好?
2.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。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?有什么特点?请
各评委了解一下。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3.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。
分段读课文(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),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。
四、再读课文,找出生词,讨论。
1.读课文,划出不理解的生词,写在黑板上。隐蔽、弃去、慎重、挖掘
搜索、骤雨、粗糙、简朴、干燥、耐烦、宽敞。
2.讨论词义。联系课文,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,老师重点指导学习“随遇而安”。
(1)随遇而安,从 ……此处隐藏25926个字……去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
引指学生:从这两组词中,你发现了什么?(一组描写蟋蟀,一组描写其它昆虫)从这些字词中,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?能带着感情把这些字词读正确吗?
设计意思:在人文性大加倡导的新课标指引下,工具性的把握仍然不能忽略,仍是学生扎实学习的基础。本设计把生字词为分两组进行教学,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,通过朗读加深印象,从而巩固本课生字词的教学。
三、初读课文,反馈交流感受
1、自由朗读课课文,想想作者围绕蟋蟀的住宅都绍了些什么?
设计建议:让学生们初读感知,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,边读边做批注,划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和句子,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。
3、致疑提升:同学们自学的能力真不错,那么,对于这篇文章,你还有什么地方是不明白呢?
预设一:作者好像把蟋蟀写成人一样,这是为什么呢?
预设二:为什么蟋蟀的洞穴要把它称作是“住宅”呢?
预设三:为什么人们对于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?
预设四:为什么这座住宅被认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呢?
设计意图:学贵有疑,大疑则大进,小疑则小进。让学生们在读完课文后进行致疑,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候培养爱提问的好习惯,要读边想,用“发现”的眼光多提几个问题,从而有助于下文的学习。
四、抓住文章文眼,体会“伟大”
(一)再次认真地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,作者笔下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的?
过渡句:同学们真是慧眼识珠啊,是的,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一项“伟大的工程”,老师不明白了,为什么一个“最多不过九寸深,一指宽”的洞穴,在作者看来却是一项“伟大的工程”呢?
(提出文章文眼):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。
(二)重点理解“伟大的工程”住宅的特征。
1、用“蟋蟀”与“人”进行对比,初步感受工程的伟大。
我们不仿用人与蟋蟀进行比较吧,和小小的蟋蟀相比,一个人是蟋蟀的一千倍,那么如果是人去挖这个洞穴,相当于挖9000寸,900尺,一尺等于3米,就相当于是300米,你想想看,一个人在没有任何的工具帮助下,要挖的是一个300米的隧道,你觉得这有可能吗?
2、但是,蟋蟀却做到了,你此时想说点什么?
那么,你觉得这种伟大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?
预设一: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。
预设二:它选择的住址排水优良,有温和的阳光。
预设三:它的住址里不仅有大厅,还有卧室。
教师引导: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?(“舒适 高质量 精致”等都可)
预设四:它的住址周围有许多嫩草半掩着,青草丛中还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,即使有骤雨,也立刻就会干的。
预设五:门口是经过仔细耙扫的,收拾得很平坦,这就是它的平台。
教师引导:“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,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”。
A: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呢?
B:如果你就是那只不肯随遇而安、非常热爱生活的蟋蟀,你此时会唱点什么呢?
设计意图:让学生站在文本中间,与文本进行对话,如果你就是那只小蟋蟀,会想什么,让学生换位思考,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。
预设六:住所很清洁、干燥且简朴。
教师小结板书:
外部:排水 阳光 嫩草 平台 “舒适 高质量 精致”
内部:光滑 简朴 干燥 卫生
1、第五自然段,你觉得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?(“喜爱 佩服”等都可)
2、谁能给我们大家来示范读一下呢?请生朗读。
3、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,现一次感受蟋蟀住宅的伟大。
4、全班齐读,通过想象画面,读出自己对蟋蟀的情感。
(三)重点理解“伟大的工程”的背后故事
过渡句:同学们,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,它靠的是什么?(足与钳子)在你的想象当中,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,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?(柔弱 简单)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,蟋蟀是怎样建筑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?
设计意图:对过工程的浩大与蟋蟀所用的工具进行对比,从而得出差距之大,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,更能说明蟋蟀建筑的难度之大,付出的艰辛之多。那么,在伟大的工程背后,都有哪些故事呢?激发学生兴趣,学习蟋蟀是如何进行建筑的相关段落。
1、重点理解有关建筑时相关动作的句子,加深理解。
“它用前足扒土,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。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踏地。后腿上有两排锯,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,倾斜地铺开”。
①自由读一读这句话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,感受到了什么?
②蟋蟀在建筑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?引导掌握“扒、搬、踏、推、铺”。
③学生范读,其他同学想像一下画面,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?
④同桌间互读,边读边思考,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动作,或者你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哪个动作,为什么?
⑤课件出示:
“它用前足___土,还有钳子____掉较大的土块。它用强有力的后足止___地。后腿上有两排锯,用它将泥土_____到后面,倾斜地______开”。
⑥有谁可以不看书本,就能说出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呢?
教师相机板书:扒 搬 跳 推 铺
设计意图: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,想像感悟的方法,对蟋蟀建筑有一个深刻的了了解,从工程的巨大与工具的简单进行对比,从而感受建筑的艰难与蟋蟀不辞辛劳的品质。
2、结合“即使在冬天,只要气候温和,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,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。”
①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?和同桌说一说。
教师相机板书: 即使……也 不断地…… 不辞辛劳。
设计意图:从“不断”一词,让学生感受蟋蟀从入秋开始建筑,到冬天还在整修,说明蟋蟀建造住宅的认真和一丝不茍,显而易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用它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。
②小练笔:此时的你,想对蟋蟀说点什么?请把它写下来。
设计意图: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,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,通过对蟋蟀这种不怕艰苦品质的理解,对文本加深感知,更进一步感受这项工程的“伟大”。
五、拓展走进作者,升华主题
1、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?交流查阅后的资料。
2、对于蟋蟀如此平常的小昆虫,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?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?
3、出示《昆虫记》,做相关介绍。
4、课后找一篇关于昆虫的文章,与引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,说说有什么发现。
设计意图:通过让学生在课外的预习找到的相关资料,在课内给予一定的时间,让学生们进行拓展交流,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。在此基础上,升华文章的主题,对于蟋蟀这样不起眼的小昆虫,在作者笔下却有如此大的魅力,可见作者善于发现,善于观察品质与对生活的热爱。通过教师的引导,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,从而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。
文档为doc格式